藥物百科|女子用18/6斷食法減重 氣喘全身乏力險喪命揭與1習慣有關

食用安全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4/19 16:26

最後更新: 2024/04/21 08:39

分享:

分享:

台灣一名本身患有糖尿病的女子因為自覺變肥而進行斷食,結果全身乏力求醫才發現造成酮酸中毒。

【間歇性斷食/斷食/減肥/糖尿病/降血糖/酮酸中毒】不少人都會透過間歇性斷食來減肥,但要注意此方法並非人人適合,若本身為長期病患,更有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。台灣就有醫生分享病例,指一名54歲女子本身患有第二型糖尿病,因為自覺變胖而選擇採用186斷食法減重,不料幾天後陸續出現全身乏力、呼吸不順的情況,到急症室求醫後才發現是酮酸中毒。

最新影片:

綜合台媒報道,該名女子在5年前確診第二型糖尿病,並在近2年開始服用排糖藥(SGLT2抑制劑)控制血糖。日前她因為自覺變胖,擔心發胖會產生胰島素抗阻、影響糖尿病控制效果,因而決定採用186斷食法減重(每天限制在6小時內進食,其餘18小時不吃東西)。

然而幾天後,她開始感到全身乏力、身體逐漸虛弱,之後更出現呼吸急喘的情況,於是到急症室求診。當時她的呼吸速率達每分鐘45下,是正常的4至5倍,其酮體數據更高達4.1 mg/dl,比正常值0.5 mg/dl高出8倍,血糖指數為200 mg/dl,確診為酮酸中毒。

為何減重竟導致酮酸中毒?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就指出,女子這次發生酮酸中毒跟服用排糖藥期間激烈減重有關。由於女子長時間空腹,糖分來源攝取不足,腎臟卻因為排糖藥的藥效而繼續進行排糖,導致身體無法利用血糖產生能量。在這種情況下,身體機制會改為分解脂肪,繼而產生脂肪酸,而脂肪酸在肝臟會被轉換成酮體,令血中酮體濃度上升,最終便造成代謝性酸中毒,亦即酮酸中毒。

蔡旻叡表示,酮酸中毒的臨床症狀為腹痛、噁心、想吐、虛弱無力,嚴重者呼吸會加快變喘、甚至感到呼吸困難,有致命風險。

他指出,SGLT2抑制劑是近年控制血糖的新藥,能夠抑制腎臟再吸收尿糖的功能,將多餘的糖從尿液排出,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功效,亦因此可能達到減重的效果。

此外,蔡旻叡亦提醒,雖然排糖藥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有許多好處,其減重的功效更是吸引人,但並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。他又呼籲目前正在服用排糖藥的民眾切忌任意進行斷食及禁食,以免造成嚴重後果。

營養師解構常見斷食法

到底斷食減肥有何利弊?營養師李棋華Rosanne Lee就曾經在Facebook上發文,對「16/8」和「5/2」兩種比較常見的斷食方法進行分析,其中「16/8」間歇性斷食即是限制一日24小時內,8小時進食,其餘16小時空腹,停止吃任何食物,除了水份和一些維他命。

這種方法對於不吃早餐的人較易實行,但Rosanne指出,習慣食早餐的人,假如7點食早餐,最後一餐就要在5點完成,執行上比較困難。而且比較難捱肚餓,有機會維持一段短時間後食得更多,很難維持長時間。

而「5/2」間歇性斷食比較多人採用,具體方法為規範一星期內有兩日減少進食,在這兩天期間,女士限一天攝取 500kcal,男士攝取600kcal,透過控制熱量攝取來減肥。好處是平均一星期整體攝取量減少,執行上較容易。但壞處是必須要計準熱量,亦易產生報復式心態,斷食後瘋狂攝取高熱量食物。

三類人士不適合採用斷食法

對於哪種斷食法較可取,Rosanne表示是因人而宜,而她引述有研究曾指出,短期斷食會有好處,包括增加細胞修復、改善血糖以及消脂減肥。但她就提醒,有三類人士不適合採用斷食法:

  • 孕婦:除了孕婦自己營養需要,還要供給嬰兒成長,故此不能斷食。
  • 糖尿病人士:病人會注射胰島素促進劑,令血糖下降,如不進食會令血糖過低,有機會暈倒。
  • 老人家、小朋友:抵抗力較弱,需要足夠營養維持身體需要,不能斷食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